倾听百年回响,传承红色基因——生态环境科学学院管理与支撑教工党支部开展从中共一大到十九大系列微党课之“中共七大和中共八大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1-05-06浏览次数:739

      倾听百年回响,传承红色基因,中共一大到十九大系列微党课本周继续开讲。4月27日上午11:00,在闵行校区第四教学楼326室,beat365管理与支撑教工党支部开展中共七大和中共八大历史回顾微党课,本期讲读人为丁媛媛和柳欣源,支部全体党员和十余名学生党员参加,共同学习并铭记这段党的非凡历史,从先辈在艰苦岁月中仍然充满信心斗志昂扬的精神中汲取能量,努力奋斗不断前进。该系列活动结合“百年跨越对话红色经典”校园主题活动日暨经典阅读季开展,微党课讲读结合《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1921-2017》等书籍开展。
1
       第七讲由管理与支撑教工党支部党员丁媛媛讲读“理论大厦七大筑,宝塔山下凯歌扬—中共七大历史回顾”。丁老师围绕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内容、历史意义分享此次盛会。丁媛媛详细介绍了中共中央筹备召开七大的曲折历程。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准备,在1945年,也就是六大召开后的第17年,七大终于顺利召开。中共七大会址的选取也几经波折,最终确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七大第一次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开会,也是第一次脱离共产国际的指挥独自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七大共有755名代表参会,由于处于战乱的年代,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前往延安的路途充满艰辛,险象环生,毛泽东称之为经历了一次“小长征”。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并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党的七大第一次明确地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第八讲由管理与支撑教工党支部党员柳欣源讲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柳欣源老师详细介绍了七大以来,当时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都意识到,科技成果转化的生产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巨大作用。在国内,自1952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为八大做出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判断,从而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据。1956年,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此背景下,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会议到会代表1021人,请假5人,列席代表107人。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积极探索改进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扩大人民民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明确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任务,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选举了由97名委员和7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八大的召开对于中国共产党认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认识到国内的主要矛盾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促使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由此,党在八大以后持续探索,按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方针,调整了若干方面的经济关系,并酝酿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作风开始全党整风,正确处理日渐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


      通过本场微党课,师生党员再次回顾了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文:丁媛媛、柳欣源 来源:beat365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