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始发地。2021年10月7日上午,beat36521级生态学系硕士研究生党团支部20余名师生前往黄浦区开展“寻访党团初心之地”参观活动,参观路线包括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以及中共一大纪念馆。团支部和党支部的同学们寻访党团的诞生地,以行走党课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走进历史现场、聆听历史故事,体悟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发展史,感受栉风沐雨、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本次活动由生环学院21级生态学系党支部和团支部联合举办,辅导员路葵老师参加本次活动。
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入口处合影
第一站来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距离中共一大会址大约1公里的地方,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100弄2号,100多年前,这里是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1920年,陈独秀等在此办公,中共上海发起组在此成立。这个普通的弄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中心,还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去探究中国革命道路。张聪伶同学的讲解将同学们带入这个红色之路的起点,随后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更深刻地了解《新青年》的创办历史。这里承载着诸多跨越百年的红色记忆,讲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张聪伶同学为大家介绍《新青年》创刊历史
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回顾历史
第二站来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6号,是一幢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建筑,这里原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场所。1920年8月22日,经陈独秀倡导,俞秀松、施存统、袁振英、叶天底、金家凤等八人在这里宣告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俞秀松任书记。1921年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这里为团中央机关。全体成员在讲解员带领下重温了那段跌宕起伏、挥斥方遒的荣光岁月,回顾百年之前的红色足迹,感怀革命青年的爱国情怀。最后吴海鹏同学为同学们补充介绍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的创刊及发展,《中国青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主流期刊,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我们党对青年后备力量的高度重视。
在渔阳里广场合影
同学们通过视频了解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史
吴海鹏同学为大家讲述《中国青年》的创刊及发展
第三站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兴业路76号,高大挺拔梧桐树为这幢青墙红砖的两层建筑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纪念馆外侧,庄严厚重的拱形石雕门,历经岁月洗礼的青石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使每一位党员心生激动和神往。进入纪念馆前厅,映入眼帘的是由《日出东方》《民族脊梁》《中流砥柱》三幅作品组成的前厅壁画,使同学们感知我们党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的奋斗历程,真切感悟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入口处合影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合影
以红色为主基调,展厅内“步步有景,步步有故事”。同学们驻足在一件件铭刻着历史印记的文物面前,透过文字介绍,循着时间脉络,感慨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奋斗与牺牲。大家一同瞻仰了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参观了“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等专题展厅。最后,在党支部书记刘啸林的领誓下,支部全体党员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誓墙前,面对党旗,举起右拳,再次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结束后,龙吉兰同学为大家讲述中共一大代表的不同命运,回顾他们的人生变迁,强调不忘初心的重要性。侧面反映出党的发展中也充满各种艰难、艰辛,奋斗不是一条坦途,而是充满泥泞的一步一步地走来。
支部党员们纪念馆内重温入党誓词
龙吉兰同学为大家讲述中共一大代表的不同命运
探寻红色记忆,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通过这次“寻访党团初心之地”参观活动,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以及其在各个时期所发挥出来的重大作用,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同时也强化了党员们的党性修养,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起民族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附:部分学生感想
郑苗淼(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 共青团员):这个国庆节我过得意义非凡,重温历史记忆,重走革命红途,当代的新青年一定要把红色接力棒接过来,将红色圣火继续传递!
吴海鹏(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 中共党员):在此次的红色之旅中,我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协助同学们能更好地感受历史的小讲解员。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一点一点查阅资料,再到在同学们面前大声讲述。我认为这不止是为了同学们此次红色之旅而服务,同时这也是对于自我的锻炼以及丰富的过程。我了解到了许多我从前并未听说的红色历史与小故事,我认识了许多我素未谋面的伟大的可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去阅读去理解去感悟,再到去讲述,最后我很感谢能有这个机会成为讲解员,就好像我也成为了这段红色历史的一部分,我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向更多的人传递这段历史,这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啊。 我想,这应该是最令我难忘的,也是最令我动容的十一假期,我感恩,我铭记。
刘啸林(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 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是陈独秀的住所,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中心,承载着跨越百年的红色记忆,通过参观让我回忆起了当年中国先进分子们追求真理、在泥泞的道路上勇于探索的激情岁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地方,通过新渔阳里6号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的回忆,我深知作为青年一代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及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不懈奋斗。
张聪伶(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 共青团员):本次参观《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让我切身体会到那个年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是怎样急切而热忱地呼唤着新的思想与新的力量。陈独秀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是他让那个零落瘫痪的国家找到了生机和希望;是他在那个闭塞保守的年代振臂一呼,叫醒了沉睡的人们;是他在那个腐败堕落的社会看到了青年的力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陈老先生忧国忧民的拳拳热心,他明白一个国家的复兴与发展都寄托于青年,必须从青年身上寻找活力与气魄,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而当今的青年人,我们更应该警醒自己,拒绝平庸和逃避,不断完善自我,勇敢承担起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王茜亚(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 中共党员):今天的参观让我颇有感触,也让我重新定义了“信仰”一词,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口头之词,更不是一种自我吹嘘的借词,它的力量,它的向往,它的坚定真的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感受的的。因为信仰,他们可以在敌人的刺刀面前永无畏惧;因为信仰,他们可以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依旧坚定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因为信仰,柔弱的肉身也可以搭起被敌人炸毁的桥;因为信仰,一心救国的有志青年也可以在小小的房间里密谋着建国立业的蓝图;只是因为信仰,只是因为建立无产阶级事业,就能忍受着各种非常人能忍受的痛苦,就能在一次次失败与痛苦中摸索出正确的道路,就能最后走向成功,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估量信仰的力量有多大,无法真正体会到那时人们的坚定,每次想到这里心里满满都是佩服,那种五体投地的佩服,那种深深的感激之情,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感受着这个和平年代的幸福,正如人们常常说,我们并不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
文:张淑怡 图:李立 来源:beat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