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6日,在刘文亮、宋坤和沈国春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我院17级生态学专业的全体同学赴西溪湿地、天目山和千岛湖地区开展了为期四天的野外自然观察实习,本次实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并强化对生态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实习第一天,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乘车前往浙江大学,聆听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关于西溪湿地和千岛湖的介绍,于教授曾多次参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与恢复以及生态功能研究并在千岛湖建有野外观测站。经过于教授形象且详细的介绍,同学们对这两个实习地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对随后三天的实地观察与实践更加期待。
学生正在仔细聆听浙江大学于明坚教授有关西溪湿地和千岛湖的报告
本次实习的第一个地点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城市西部,于2005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杭州的“城市之肾”。“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湿地内设置了五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同学们对西溪湿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参观了中国湿地博物馆,还主要观察记录了西溪湿地典型生态服务功能及水下生态系统垂直结构。
学生正在采集西溪湿地水样
对西溪湿地水体及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刘文亮老师正在讲解盒子草特征
在西溪湿地水下生态长廊观察典型水下生态系统结构
傍晚学生正在学习如何压制植物标本
实习第二天,同学们来到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临安市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天目山于1986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区内拥有华东地区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动植物区系。本次实习沿着景区大门-老殿-大树王-仙人顶的路线从1000m海拔一路攀登到达了海拔1505.7m的仙人顶,在不同海拔梯度上记录了自然环境变化,并观察了天目山植物群落的垂直带分布。在三位老师和保护区赵明水高工的指导下观察到了植物特征及物种种类随海拔的变化,了解了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虽然山路崎岖、环境复杂、任务繁重,但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体验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赵明水高工为大家介绍天目山的各种生态趣事
考察天目山大树之王柳杉现状
在天目山四面峰处同学合影
学生沿着登山路径测量各种基本生态环境参数,观测植被垂直梯度
下山沿途美景
实习第三站来到了位于浙江省淳安县的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具有全球典型的片段化森林生态系统,是人为影响形成的陆桥岛屿。千岛湖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水坝建成后原有植被基本砍光,目前主要为次生演替形成的马尾松林。同学们使用年轮钻采集了不同岛屿上主要树种的年轮芯,以比较不同群落类型中的树木年轮宽度;通过调查不同面积岛屿的植物种类组成,分析了岛屿空间特征(如面积、隔离度和形状等)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通过采集分析不同区域的水样,比较了千岛湖不同区域的水体理化性质差异。通过观察与实践深刻体会了片段化效应对岛屿上动植物群落的结构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刘文亮老师指导采集水样
学生正在采集千岛湖水域富有生物
学生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浮游生物
宋坤老师正在讲解年轮钻使用要点
学生用年轮钻采集年轮芯
全体实习师生在一小岛的消落带上合影
晚上两位老师帮学生鉴定采集的植物标本
11月6日同学们出色的完成了本次实习的全部内容,并经过两周的资料整理与准备,于17日分4组进行了本次野外自然观察实习的总结汇报。
学生实习汇报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切身体会了湿地、森林和岛屿三类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并通过观察记录及仪器检测了解了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同时也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观察中掌握了知识,在实践中培养了能力。
作者:沈国春 来源:beat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