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于环境日期间开展推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活动,各区环保局积极贯彻落实。作为《环境问题观察》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beat365于2017年6月5日组织30余名在中国大学慕课上选修《环境问题观察》的同学在学院张勇、陆文洋、张颖、周小奇老师及助教们的陪同下,前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参观及环境日教育。
13:30大家到达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学术活动室内相关负责人任洁、王晓奥向大家总体介绍了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专业领域及科研条件等。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秉承“科技让环境更美好”的核心价值观,围绕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的中心任务,致力于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我校beat365张勇老师也对《环境问题观察》进行了课程的介绍和本次活动的介绍。《环境问题观察》MOOC是以华东师范大学beat365的课程为基础,以中国大学慕课为平台开展的在线公开课程,该课程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宣传,也得到了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宣传教育中心的大力支持。
王晓奥介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张勇老师介绍《环境问题观察》
介绍结束后,大家分为两个小组深入研究中心进行参观。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主要分为环境规划研究所、大气环境研究所、应用生态研究所、环境健康与农村环保研究所、水环境研究所、低碳经济研究中心、固体废物与土壤环境研究所、环境物理研究所、环境评价研究中心、清洁生产与环境审核中心、环境实验与检测中心、环境工程技术中心。首先参观的是环境物理研究所中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要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及管理技术研究、噪声与振动集成技术的开发,相关噪声与振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了解完噪声控制中心得基本情况后,大家前往消声室中体验在研究过程中的声音收集与主观评价过程。此外,大家还认识了环境噪声模拟系统,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物理研究所是全国第一个将CadnaA模型应用于城市声环境研究领域的单位。环境噪声模拟系统采用Cadna/A及Soundplan计算软件模拟空间区域声场分布,可以作为城市声环境研究的虚拟系统和建立城市噪声地图的基础工具。
模拟人耳的收音器
体验声音的主观测试过程
环境噪声模拟系统
第二个参观的是大气研究所中的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防治重点实验室。我们主要参观了气溶胶实验室和挥发性有机物实验室。大气研究所的气溶胶研究面向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复杂的大气复合污染,利用外场高分辨率观测和离线分析等手段,基于观测数据,开展颗粒物来源分析,为确定气溶胶污染的有效控制途径提供科学技术支持。挥发性有机物研究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的源排放、过程追踪和环境效应。在这两个实验室内大家从样品的采集到样品的检验分析对大气污染的相关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
气溶胶实验室参观
Summa罐采样装置
挥发性有机物实验室参观
结束了两个实验室的参观后,最后一个参观的是环境规划与标准研究所的水污染模拟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拥有一批国际先进地表水环境数学模拟和污水处理数学模拟系统,可以开展一维、二维和三维水动力与水质、生态(富营养化)数值模拟实验研究,该系统基于大量的数据,通过突发事故的模拟为环境风险评估、突发事故应急决策的制定和事故后的生态损失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演示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警系统
参观结束后,大家回到了学术活动室,观看了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环境保护微电影,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用微电影的形式将他们的日常工作进行展示,告诉我们环境保护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仅要得到科学技术的支持,也要得到社会上各种力量的支持。
活动的最后,有幸请到了在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的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友们为大家开了一场温馨而又深刻地座谈会。经历丰富的年轻力量王晓奥和数十年工作于上海市环保系统的邵一平、吴健、陈晓华、李丹、戴洁等人,纷纷回忆起了自己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过往,也在平淡而温暖的话语中告诉我们在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更要学会认认真真地解决问题。他们用自己工作的点滴告诉我们立足环境、学习环境、保护环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和超越自己的过程。
为大家分享经验并回答问题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为选修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的同学提供了切身体会环境保护工作的机会,也在世界环境日这天再次将环境保护面向社会公众,通过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这一平台,向公众普及环境知识,坚持“科学让环境更美好”。世界环境日是世界上每个人的节日,因为人类依赖于自然、依赖于环境。因此,我们在此发出倡议:
我们倡议大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我们倡议大家共同加入学习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关注环境问题、学习环境知识、做好环境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倡议大家响应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真正意识到“人与自然,相连相生”,做到融入自然、保护环境,让“绿色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撰稿:李培聪;摄影:邹吉昊鸣
来源:beat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