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辽阔海疆,体悟蔚蓝之生机——beat365《丈量美丽中国》野外实践课程走进舟山衢山岛

发布时间:2022-09-02浏览次数:473

       2022年8月24日,随着那只前晚被我们救助过的粉红燕鸥再一次展翅飞翔于天际,《丈量美丽中国》师生告别了东山岛,踏上从福建漳州去往浙江舟山的征程。

01

感受疫情防控压力,机智调整实习路线

       在乘坐高铁抵达宁波后,我们乘坐大巴顺利入住舟山普陀区东港,按照原定计划,第二天乘船前往东极岛考察。但是,第二天早晨却遇到了一些“小插曲”——全部师生的当地健康码被宁波疾控中心相继判定为黄码。这样,我们是不能及时登上去东极岛的轮船了,因此,只能被迫更改行程,先暂时滞留在酒店。好在老师们临危不乱,经过几番波折的电话询问后,我们才捋清具体状况:原来由于我们购买的动车车票途径了厦门,就被浙江省宁波市的疾控系统筛查为潜在风险人员。

02

       好在,在积极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办进行沟通申诉后,当天中午大家的健康码重新“变绿”;但是,由于错过了去东极的船期,加之该路线船票非常紧张,需要提前两天购买,我们只能将东极岛的行程延后。经过大家的商量和综合研判,老师们很快将行程改为舟山群岛中部最有代表性的衢山岛作为此次丈量海疆中有关丈量海岛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对象之一。

3

(行程卡中有上海行程记录的师生正在接受工作人员在登船前的排查)

       我们终于顺利从东港住宿地转移到了三江码头。在候船室期许新的未知行程时,望着过道上堆积的大包小包、各式工具,心中原本对于临时更改的目的地的不安也逐渐被抚平——生活中处处都有生态,只要拥有我们赖以生存的测量工具,无论是人迹罕至的野山还是车水马龙的闹市,生态人都能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世界万象、丈量万物的运行规律。
       回顾这次的“黄码小插曲”,我们既体会到了国家在防疫政策上的坚决落实到位,也在和有关部门申诉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当地防疫部门人性化的处理(对方在了解到我们一行人是结伴来进行实习后,就向我们索要了全部人员名单,争取一次性快速将我们的申诉处理好)。总体来说,这次小插曲并未让我们的旅途增添太多的波折,反倒是借助这个机会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了我国现在抗击新冠疫情防控的精密且人性化的政策。
建立海岛固定观测样地,探索岛屿生物地理特征

       在入住衢山岛后,老师将明天要用到的植物群落样方和土壤动物样方的调查流程分享在了课程群中,便于大家提前熟悉我们生态学科目特有的独门绝技——“打样方”。

       2022年8月26日-28日,在阎恩荣和张健老师,以及刘鹏程、韩鹏助教和丁媛媛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了作为生态人第一次独立的系统性群落样方调查。这次打的样方不同于我们之前的临时样方,它更详尽地囊括了样方内木本、草本和土壤动物的具体信息,并且对每株植物挂好对应标签,可供5年后其他人员复查,从而得到具有时间跨度的珍贵数据。这种具有时间跨度的数据在生态学研究中是非常珍贵的。据老师介绍,这些样地也将被纳入我校舟山群岛岛屿生态站的长期固定样地系列。我们期望,这次《丈量美丽中国》课程师生所建立的长期固定样地,在生态学上的贡献能够媲美于英国洛桑实验站早期的工作。
4

(左图: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式;右图:打样方前老师讲解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

       在正式打样方前,老师不仅基于昨晚分享的资料,再手把手地教导我们具体有哪些数据应该被记录(比如胸径、冠幅、枝高和叶高等);还在对我们所处的海岛的生物地理学进行了宏观的回顾——岛屿上物种的数量(species richness)和海岛的面积成正比,而又于海岛的隔离程度(距大陆的距离)成反比;当海岛离大陆越远时,一般来说它的隔离度就越高,而海岛上的生物多样性就能和大陆上显现出更多的差异性。因此,海岛往往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演替的生态系统来研究,是生态学和进化理论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同学们很快渐入佳境、彼此配合得有条不紊。按照任务分工,分别测量和记录木本植物胸径、冠幅、枝高和叶高等相关数据;同时,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对每株树木挂牌标记。另外,另一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土壤动物和土壤凋落物与根系的构成进行采样和记录。
5

(同学们在森林内调查群落特征,建立固定样地)

6

(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调查森林内草本植物、凋落物组成和土壤动物等)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检验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抗入侵性,同时检验海岛入侵植物的分布特征,我们又在森林群落样地内和样方外各选取了若干草本群落,在调查种类组成等群落特征外,也通过打桩和挂牌等,建立了永久样方。

7

(森林群落外入侵草本植物样方调查)

       28日早晨,大家不顾劳累,早晨5点出发,沿着前期设定好的海岛鸟类调查样线观鸟,调查鸟类多样性的分布特征。

野外课堂中实现五育并举,在大自然中锻造专业精神

       在衢山岛的丈量海岛生物多样性工作一共横跨了三天,建立了四个动植物配套的长期固定样地,调查了一个3公里长的样性的鸟类多样性。在此期间,同学们爬过乱石林立、柘木丛生的野山,淋过“原生态”的雨,和土壤里艳丽的蜈蚣斗智斗勇,这些美好又可贵的经历都为同学们的野外经验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师生们也曾席地而坐分享彼此带的午餐,又或者累极了就倒地而睡,这些“奔放的、随性的”不同于平日在校园中的行为反差迅速地拉近了每个人之间的距离。

8

(师生们野外工作之余休息场景)

       这三天野外实习的收获远远不止于山林田野间的奇轶见闻,还有同学们辛勤地采集的宝贵样方数据;这些由我们亲手测得的一手数据将在后续对于“舟山群岛动植物多样性的岛屿面积效应和隔离效应”等生物地理学特征提供有力的科学论证。同学们回酒店后,自发地即时在酒店大堂整理一天里获得的数据,制作相关标本;这些场景,无不体现了作为一个生态学初级入门者热爱专业的高贵品质和专业情怀。

9

(同学们野外实习回来之后晚上在酒店大堂整理样品的场面)

       虽然说这次的衢山岛之行只有短短的三天,短到我们只能对海岛生物地理学理论管中窥豹,可恰恰在这三天我们能够沉浸式地深耕其中,不仅强化了我们的野外抗逆生存技巧,增强了我们对于样方法的深刻理解与掌握,还通过与自然的“负距离接触”(指通过砍刀开辟新路,指为了测量木本数据而“小隐隐于林”——小挑战:你能快速地找到图中的一位生态人吗),给予了我们远远生动于课堂上的,对于岛屿生态学知识的直接感受——通过样方内我们双脚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构成、通过我们双手轻抚过的每一株植株信息;我们将最直观地在这四块样方间,以及与下一站东极岛的样方去对比、去理解岛屿面积与隔离度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的。

10

(小挑战:你能快速地找到图中的一位生态人吗)

11

(师生完成森林固定样地调查后合影纪念)

结语
       虽然在疫情大环境下,因为一些不可抗拒力的因素而临时更换了行程,但是在野外中对生态学的上下求索从未因此而有任何停滞,因为生态学规律不停地运行在我们双脚丈量过的每一片土地中。这一次对于中国美丽海疆中海岛生态系统的探索,既是我们学生第一次出海实习,也是我们第一次跳出教室的框架,真实地畅泳在岛屿的自然之海里。
       自然之海无涯,所以我们不必沿着特定的航线,也能得到一次知识和见识上的大丰收。在此借“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之意与诸君共勉!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