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西湿地的那些花儿
——记beat3652013级植物分类野外实习
鸢尾,海棠,倒提壶,
木棉,梧桐,满天星。
文竹,吊兰,酢浆草,
玫瑰,芦苇,蒲公英。
依托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监测研究站,2012和2013级本科生态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分别于2014年6月6日和2015年6月11-12日,在崇西湿地连续开展了两届《植物分类野外实习》课程。在这门课上,每位同学都用自己最喜欢的植物作为代号,就是盛放在崇西湿地的那些花儿。
长江口站区全景
崇西湿地远景
一、花儿们的自拍
6月11日上午,同学们入站后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在站区内找到自己所代表的植物,或是与自己代号同科的植物,来个自拍合影。经过一番努力,大家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朵花,并将合影根据被子植物克朗奎斯特系统顺序排列,组成了2015植物分类野外实习师生分类图谱。
2015植物分类野外实习师生分类图谱
二、镜头下的真相
植物的基本形态是分类学研究的基础,借助微距和显微摄影,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葎草的皮刺有多锋利,萝藦叶的腺体到底什么模样,看似枯燥的禾本科的小穗结构竟如此精美。
萝藦的副冠与叶腺体
葎草的皮刺
狗尾草的小穗
三、湿地之旅
6月11日下午,西沙湿地公园之旅,同学们熟练掌握了工具书的使用,凭借《长江河口湿地植物野外手册》很快进入了状态,结合老师的讲解,识别出了湿地中的各种植物。
按图索骥
合影
四、舌尖上的植物分类
晚饭前,结合之前的站区菜地考察,植物食材的种名,科属和主要烹饪方法跃然纸上,完成崇西站餐厅植物分类指南。
菜地考察
崇西站餐厅植物分类指南
五、植物如何保存
6月12日上午,将站区馆藏植物标本上台纸,贴鉴定签,掌握植物腊叶标本制作的基本流程。
制作标本
贴鉴定签
六、灵感绽放
6月12日下午,进行分组汇报,每组选二十种植物,进行讲解,在保障学名规范,和科学性的基础上,随意发挥。花儿们肆意挥洒着各种灵感,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出了每种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自己的故事。
分组汇报